「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这个口号同志社群喊了很多年。
不能否认,同志群体依然面临巨大的偏见与污名,同志社群也始终在强大的主流话语中持续发声,传达着来自同志社群的声音。
在这一背景下,同志社群更倾向于树立一个健康、自信、阳光的「好同志形象」。相应地,也难免会倾向于回避同志社群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而相比问题本身,无视问题,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01.
HIV在男同群体中的传播,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必须直面几个事实:
1、我国HIV感染者数量仍在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HIV感染者共96万人,这是2012年的数据的四倍。
2、在部分地区,GAY已经成为HIV新增主力
早在2005年,同性传播仅占新发现HIV感染者中的0.3%,而到了2019年,这一占比竟然高达27.6%。这就意味着每检测出十个感染者里面,就有三个是GAY。要知道,GAY在全人群中占比并不高。
在部分地区,GAY已经成为HIV新增主力。今年1至10月,北京市报告HIV新增感染1408人,经性传播占97%。其中同性传播占比高达76%,异性传播占21%。相当于在北京1408个新增感染者中,有1037个是GAY。
3、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阳性率在8%左右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估算,2015年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几乎达到8%,即每100名接受调查的男男性行为者中,就可能发现8例HIV感染者。
最近两年的感染率在8%左右,但整体而言是平稳控制的。分区域来说,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在中小城市,形势仍然严峻。
02.
严峻HIV疫情下,人们依然经常无套
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是,使用安全套在GAY中的知晓率其实高达90%的,但调查显示,人们在私下里「戴套率」始终上不去,几次里总有那么一次「无套」。
2011年,郑州大学对某地218名男男性行为者的调查显示,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戴套率」仅为44%,不及半数。最近六个月,能坚持做到每次都戴套的比例仅为16%。
近十年后的2020年,情况会好些吗?
重庆公卫在2020年发布的调查显示,在282位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中,仅有40%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虽然相比十年前的16%有所提升,但是依然距离「安全」的目标相差甚远。
人们对于戴套的意义的认识,显然还远远没有到位。虽然令人担忧,但这就是现状。
03.
PrEP、PEP成为新的防艾手段
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除了直面问题、正视问题,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需要让更多人意识到,HIV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更经常地探讨HIV相关话题,而非仅仅在12·1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
我们呼吁大家在继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基础上,也使用PrEP或PEP来保护自己。这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补充。
淡蓝公益也一直在努力。
仅2019年,淡蓝公益累计通过Blued推广艾滋病防治信息3.25亿人次。截至2020年6月,Blued公益平台联合来自全国各地共130余家公益机构,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抗击HIV的传播。为了动员更多力量阻击HIV的传播,淡蓝公益还连续七年举办「青春零艾滋」活动。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人人性中的弱点,拒绝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与偏见。我们必须在预防HIV病毒的同时,拥抱HIV感染者,让感染者能够放下恐惧,自在地出柜。这对我们所有人都至关重要。
这不仅因为同志社群中存在着不可小觑的HIV阳性群体,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HIV更了解。相反,我们越是恐惧,我们就距离真理更远,距离科学与安全也就更远。
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真正向HIV敞开心扉,终止HIV在同志社群的传播才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