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主要的差别是法律上确定的合法性(合不合法)、社会文化的支持率(高或者低),这是宏观方面的,涉及的是法律、文化,也可以说是外在因素。
宏观必然会影响到微观上的。这个微观指的是同性恋群体中的人。因为同性恋者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在性取向上,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都是存在于社会中。同性恋者不是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存在的,而和异性恋群体有密切联系,他们是交杂存在的。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宏观细化到同性恋者的同性爱情、婚姻生活中去。
婚姻中的结婚证,事实上是一种契约,“契约”上有白纸黑字的权利和义务,违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自身应该获得的权益。婚姻中,为什么要有结婚证呢?因为感情是主观的,具有非理性的一面
而婚姻法是客观的。主观的感情也是需要客观的婚姻法作为保证的。比如,两个人在感情很好的时候,会有承诺,但是感情变的时候,有没有保证,那是说不清的。在婚姻中会产生孩子,孩子和女人通常是弱者,要维护弱者一方的权益,那么,强者的一方应该给弱者一定的补偿,至少要维持基本生活。
同性婚姻不合法,夫妻关系没有确定,就没有权利和义务。但是婚姻的基础是平等。而同性婚姻的权利和义务是空缺的,只能根据的意愿、良心来履行权利义务。
两个单身的同性恋者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对等的,都存在着空缺。但是身外之物的权利就不是对等的。比如,财产继承权,同性伴侣是没有权利继承的,或者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的地方,同性伴侣也没有这些权利。因为婚姻上你们没有确立夫妻关系。
在孩子问题上,同性伴侣是不对等的。其中一方和孩子没有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孩子和没有亲子关系的那方就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如,抚养孩子,孩子的赡养。
异性婚姻的结合和解除是以民政局的结婚证和离婚证为主,而同性婚姻是以感情为主。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确定的事实基础是法律条文。当同性婚姻不合法时,自然,一般人也不会确定你们的夫妻关系。如果社会文化认可的是异性婚姻,排斥的是同性婚姻
那么,连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或者说同性恋者本人是否正常的,很多人都会怀疑。中国社会,就是目前来说,很多人听到某某某是同性恋时,第一反应,还是“变态”这个词,有些人甚至是脱口而出就说出了这个词。(虽然不是全部地区,但是相当多的地方的人会这么说)。“变态”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承认都不会承认你们的伴侣关系。父母逼婚,思想意识中,事实上就把同性恋当成了变态,所以会让你按“标准的”、“正常的”异性恋,去结婚。潜意识里不但否认同性恋性取向,而且是纠正你的性取向。让你改“邪”归正。
让异性恋者更多的了解同性恋,改变他们的思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一个同性恋者的大家庭中,异性恋者是占多数,你(同性恋者)只是占少数的一个人。比如,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熟人社会环境中,几乎都是异性恋者。你天天可能都会面对他们。
在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微观)的大家族,你的同性婚姻没有这些人的默认、支持,就会成为一个孤立的雁。两个人的感情随时都可能变。怎么样协调大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同性婚姻),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同性婚姻不合法时,有一部分同性恋者是很难协调的,只能做出牺牲
和异性结婚。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同性婚姻不合法)决定了这些。或者说,同性婚姻不合法,社会支持率非常低的时候,同性恋者结婚的比例就比较高。社会的支持率决定了同性恋者和异性结婚的比例。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社会中,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和认知程度。认知程度越低的地区,越保守
同性恋者和异性结婚的比例越高,出柜也会比较低。
同性婚姻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是两个人的感情(这方面说的很多了,比如性格、三观等)。同时,还包括了时空的距离。时间、空间比较长,会疏远感情。同性婚姻没有结婚证、社会排斥这种感情(同性恋),这种疏远比异性婚姻要大得多。比如,异性婚姻中,两地分居的夫妻,即便是感情上疏远了,但是只要没办离婚
他们还是夫妻;同性伴侣是异地恋,形成了空间上的距离,只要感情疏远,也就意味着婚姻的解体;同性婚姻中,其中的一方处于保守地区,她的感情就无处倾泻,很容易形成感情上的孤寂感,这一点和异性婚姻的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异性恋的感情可以公开宣泄出来的。在社会中,只要存在排斥的力量
社会环境就是不一样的,时空的转变就会不一样。为什么很多同性恋者和同性伴侣在一起,她就会觉得很轻松,或者是在同性恋群体中,她不会觉得心理上有压抑感呢?因为有一种类属感、归属感影响着人的心理:大家都是同性恋。一旦脱离了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空间,这种类属感或是归属感就不存在了,因为这个空间之外,都是异性恋者排斥的空间。最小的类属感空间就是一对同性伴侣。感情也是存在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