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
澳洲的科学家好奇,为什么网络上那些反同者的的言论总是那么的……情绪化、主观、没有依据、莫名其妙,而且你讲道理他也似乎听不进去,他们是不是傻。
于是,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真的,他们可能是真的蠢。
研究发现:反同者的智力水平较低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认知智力越低的人,反同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并非玩笑,研究员采用了多达一万两千人的样本量,并采用了一种专业的认知智力评估标准HILDA。这种标准通过对人们的语言与数字能力进行评估,衡量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在调查中询问被测试者,「同性恋伴侣是否应该拥有与异性恋伴侣相同的权利?」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认知智力越低,他们恐同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高认知智力者对LGBT的偏见普遍较低。
需要厘清的是,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智力低下就一定导致反同,而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认知能力较低的人,更倾向于坚持「二元思维」,更愿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拒绝与那些可能会改变他固有观点的思想去互动。
他们往往语言能力更差,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观察能力更弱、快速反应能力和记忆力都会相对更弱。
学者解释称,这些人之所以会这样做,实际上是基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即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他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避免去面对那些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令他们感到不适和恐惧的东西。
这项研究也证明了一个人们普遍公认的观点,认知智力(cognitive intelligence)较低的人更容易活在自己的偏见里。
认知能力低的人不太可能支持同志权益
这项研究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仅在于它的犀利,更在于它揭露了一种歧视背后的底层逻辑,能够为消除歧视与偏见指明方向。
还有一项很扎心的结论揭露了一种人间真实——人的认知智力,有时甚至无法被教育和社会经济地位所改变。
也就是说,那些「精英人士」,他们的认知智力并不一定就高。因此,即使在科学家考虑参与者的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之后,原有的结论仍然牢固。
研究者强调,「高认知能力会降低偏见,教育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但没有直接减弱偏见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个将认知智力程度和恐同症联系起来的研究。
研究者称,「认知能力低的人不太可能支持同志平等权益,这是一个事实。认知能力在偏见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并未被大家充分了解。」
因此,研究者建议,在偏见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认知能力,并将认知能力更好地整合到偏见模型中。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之所以发起这项研究,竟然是因为受不了那些愚蠢的恐同言论。
科学家起初好奇,为什么网络上那些反同者的的言论总是那么的……情绪化、主观、没有依据、莫名其妙,而且你讲道理他也似乎听不进去,他们是不是傻。
澳大利亚于201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场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全民投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公共讨论。在「是」和「否」之间,公众舆论场上,辩论十分激烈。最终虽然61.6%的选民投了赞成票,但仍有38.4%的选民(约487 万人)回答了「否」。
敏锐的研究者发现,这些争论,常常并非是有理有据的讨论,而是缺乏证据和事实的、高度情绪化的争辩,说白了就是毫无意义的吵架。
而这项研究正是为了终结这种无意义的争吵,揭示了同性伴侣争议与偏见的认知根源——认知智力。
人们的认知智力在管理者制定公共政策、弥合公众舆论、促进社会凝聚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社会能否改善弱势社会群体的生活窘境。
研究的结果也告诉我们,增加人们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提高「认知能力水平」,可以作为消除人们对同性伴侣和LGBT人群的偏见的重要杠杆。
管理者也同样应该清楚这个道理,更好地了解人们认知能力与偏见态度之间的关系,做好中间的调解人。
最后
某种程度,反同者似乎也需要关爱。
毕竟,认知智力低下,总是活在偏见和刻板里,大概也挺不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