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有权威背景的社会调查引发关注,其内容的前卫性,以及发布者的权威性都令人惊叹。
报告中最亮眼的部分之一,就是有关「性取向」的板块。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3成大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异性恋,超过15%的学生是LGBT+人群。
报告还明确表达了「撑同志」的言论,「提示」到「性吸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性取向,这是正常现象。」
报告发布后,有网友惊叹,「新的一代,正在中国出现!」
权威数据:超15%的学生是LGBT+
报告开篇便在「择偶与恋爱篇」中报告了被调查者的性取向分布。
其中,自认为「异性恋」的中国大学生占比77.28%,「双性恋」占比8.92%,「同性恋」占比4.58%,「泛性恋」占比1.22%,「无性恋」占比0.60%,「其他」占比0.94%,还有6.46%不确定自己的性向。
这意味着,超过15%的学生是LGBT+人群。不仅如此,报告还在「Tips」(提示)中大力「撑同志」。
报告「提示」到:
「性吸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性取向,这是正常现象。」
「每个人看待自己社会性别和选择亲密关系的方式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并有被尊重的权利。」
「一个多元平等包容的世界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在「性教育篇」,报告称「对性感到好奇是很正常的事」。数据显示,超过6成大学生主动上网寻找过色情信息。其中超过一半的同学近几年在网上看过小黄片,约40%的同学看过小黄图,超过1/3的同学看过小黄文。
这一部分中,报告提到,「有时候,色情作品对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描绘是不真实的,可能会误导人们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这句话里,「作品」一词值得玩味。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作品」指文学、艺术创作的成品。在「著作权法」中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至少,报告对于「小黄片」、「小黄图」、「小黄文」抱以中性的态度。
不仅如此,报告还提到了性与性别教育、性行为、性侵害等诸多在以往的调查中很少提到的议题。
幕后的权威发布者来头不简单
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十分专业的调查。
来自全国1764所高校的五万余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为了让结果更真实,让调查对象分布与我国大学生的真实分布接近一致,调查还参考『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8)』根据地域、年级、性别等人口学因素进行了加权调整。
调查还与每一位被调查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清华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
除了内容硬核,这份报告的幕后发布者更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份『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计生协中国青年网络、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由国务院主管,是22家全国性群团组织之一;在全国各地方均有分支机构,协会会员人数更是接近1亿人。
专业翔实的调查方法、权威的发布主体,加之科学前卫的内容,这份报告很难不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
有声音指出,这份报告是截至目前数据量最大、内容最全面的青年人群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报告的结果显示出,在中国,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人们对LGBT人群的态度正在转变。同时,报告中提及的性与性别相关的权益议题,将对我国青年政策的改进提供支持。
新的一代,正在中国出现
在这份报告的背后,是中国的年轻人,乃至公众,对LGBT人群态度的转变。
去年12月,凤凰网对超过1000万人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发现,有66%的受访者赞成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同时,我们此前报道的女同母亲为争取与前女性伴侣所生子女的抚养机会等案件、意定监护公证等稿件,也先后获得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LGBT人群权益和社会接纳的重要性。
没有任何一种进步是简单的,是一蹴而就的。相反,一定是漫长的,疼痛的。我们需要更多理性、耐心的沟通。
请坚信,没什么能击败善良,没什么比爱更永恒。
也请相信,新的一代,正在中国出现。